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天津工业生物所在胺脱氢酶改造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2-02-21    供稿部门:Reetz大师工作室

  手性氨基醇作为重要的结构元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前手性酮可与无机氨发生不对称还原胺化反应,从而产生手性氨基醇。在传统化学合成过程中,这类反应主要依赖于化学还原剂或有机金属催化剂,但受限于立体选择性低、生成副产物醇以及需要在高温高压等极端反应条件。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Reetz大师工作室孙周通研究员带领团队在胺脱氢酶改造方面取得进展。在前期的工作中,团队挖掘并改造了一系列来源于氨基酸脱氢酶(AADHs)的工程胺脱氢酶(AmDHs),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不对称还原胺化α-羟基酮合成手性氨基醇,且唯一的副产物是水。尽管AmDHs在不对称还原中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99% ee),但其活性较差,阻碍了工业应用潜力。团队进而采用结构指导的组合活性中心迭代饱和突变策略,对嗜冷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sychrophila)来源的胺脱氢酶(SpAmDH)进行活力改造。经过三轮迭代突变和筛选,获得了对模式底物1-羟基-2-丁酮催化性能最好的突变体wh84,其TTN32108)和kcat/Km0.346 s-1mM-1)分别相对于模板酶蛋白提高了3.2倍和3.9倍,且仍保持着高立体选择性(>99% ee)。经全细胞催化放大反应,可将100 mM底物1-羟基-2-丁酮高效转化为(S-2-氨基丁醇(抗结核病药物乙胺丁醇等药物前体),转化率为99%。该工作拓展了不对称还原胺化的生物催化工具箱,同时对其它AmDH活性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发表于Froint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安徽大学客座硕士生童妃妃、天津工业生物所博士生覃宗敏和硕士生王红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孙周通研究员与安徽大学肖亚中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

优势突变体催化底物1-羟基-2-丁酮的(A)转化率和(BTTN提升效果图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空港经济区西七道32号,邮编:300308
电话:022-84861997/84861977,传真:022-84861926,邮箱:tib_zh(AT)tib.cas.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