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第一次学术委员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津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15

字号:【大】 【中】 【小】

9月5日,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建设的“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重实验室”)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此次会议是全重实验室自科技部批复建设以来首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标志着全重实验室进入全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全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7名知名专家组成,其中: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担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担任。其他委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郑裕国、姚斌、应汉杰、黄和以及马延和研究员、张先恩教授、庄英萍教授、杨立荣教授、林敏研究员、向华研究员、路福平教授、刘海燕教授、张以恒研究员。委员们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蔡磊、孔德领、李伟、苏海佳、魏炜、席真、徐镇、张友明、张长生等领域内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和骨干代表作为咨询专家,对全重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指导。中国科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局副局长黄延强、重点实验室处兼规划与评估处(奖励办)处长潘韬,可持续发展研究局生物技术处处长杨明,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谭振东、实验室处处长汤桂兰等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向华,副所长田朝光、张大伟,科技战略与重大任务处处长温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田朝光主持。

谭振东致辞中表示,天津市将合成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新赛道,将全力支持全重实验室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在津转化落地,同时为实验室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杨明在致辞时强调,全重实验室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打造成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尖刀班”和“突击队”,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大胆探索,为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提供新范式。

向华在致辞中分享了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变革的深刻见解。他指出,全重实验室要突出国家使命导向,从“学科导向”向“使命导向”转变,从“自由探索”向“有组织科研”转变。作为依托单位,研究所将全面落实全重实验室自主权,在科研布局、人才引进、经费使用等方面为全重实验室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张以恒汇报了全重实验室建设总体情况与工作进展,四个重点任务团队负责人蔡韬、王钰、张以恒、王猛分别汇报了CO₂人工合成淀粉、低碳原料生物合成材料化学品、秸秆制粮技术、工程生物学大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设进展和创新突破。

学术咨询研讨环节由赵国屏主持,各位与会专家对实验室使命定位、建设目标和科研布局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全重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专家们强调,全重实验室应系统梳理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制定清晰的发展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各阶段目标;应加强有组织科研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突出实验室工程化与产业化特色;应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研发平台的建设,推动科研范式转变;要积极布局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标准制定,不断提升全重实验室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要加强设施平台的开放共享和人才团队的培养;加强与产业界的深度对接,共同推动重大成果产出与转化,增强全重实验室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会议期间举行了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全重实验室将充分吸收专家建议,聚焦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力争在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领域取得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突破,为加快实现我国工程生物学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现场